
蘇布達更巴協會位於秀林鄉富世村,為秀林鄉九村當中面積最大、人口數最多的聚落。自1917年後,被日警迫令下山移居於玻士岸現稱為富世村,計有得卡倫、落支煙、大同大禮移住區、玻士岸與可樂等五個聚落,目前區分為上富世、中富世、下富世,村境內有太魯閣族國家公園。
居民90%為太魯閣族、5%為阿美族、其他為平地人。部落產業發展部分,上富世以種植玉米、山蘇、水蜜桃、芭樂為主,下富世則是種植火龍果、地瓜、樹豆。而中富世雖沒有能夠開墾的農田,卻有亞泥在此設廠開採礦石,雖帶來地區居民就業機會,有關環境衝突議題,亦備受大家的關注。
蘇布達更巴協會執行秘書廖真真,她提到由於受到過去歷史文化背景影響下,導致各部落或協會,並沒有資源、資訊共享的概念,導致許多計畫欠缺了延續性,也因此他們決定從中富世出發,從自己做起,建立一個能夠整合富世村的平台 ―蘇布達更巴協會。
蘇布達更巴協會,由三位夢想家田昇雄、康嘉意、廖真真發起組成,他們各自對於這塊土地有著不同的夢想。蘇布達更巴由太魯閣語直譯為「大家一起來工作」,他們開玩笑地說他們三個就像是一艘夢想船,船長由田昇雄理事長擔任,廖真真秘書則是負責掌舵,而幕後的領航員則為康嘉意顧問。理事長與執行秘書笑稱著康嘉意猶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為富世村帶來了希望。






康嘉意表示,對於自己在外工作多年後回到家鄉,被不同於過往在美商公司講求工作效率的節奏所衝擊,因此她試著去習慣部落的慢活,並以陪伴的方式找到一個彼此合作的平衡點。透過他們彼此不同的夢想,共創出林業計畫的玻士岸夢想家。
當問到反亞泥的議題上,康嘉意認為政治是所有事情的基石,因此關心政治是應當的。但是目前的現象就是亞泥已經存在了,而大家都得面臨是否讓亞泥離開,總是以刪去法的方式思考,難道沒有一個灰色地帶嗎?在既有的環境下,思考如何可以有加成的效果,一方面再次守護我們家園,一方面又能帶來像是觀光效益的可能性。
理事長提到20年前他也是畢業於森林科,後來因工作性質時常會破壞山林,又在因緣際會下參與林業計畫,再次回到了保護森林的角色。
廖真真提到在參與林業計畫初期感到非常恐懼,沒有辦法想像一個計畫的輪廓。在康嘉意的扶植與陪伴下,讓社區幹部能夠更了解計畫的執行項目與時程規劃,也在參與計畫中,不僅改變了社區的環境,也帶給居民維護環境的意識。
康嘉意特別提到很感謝花蓮林區管理處、新城工作站,以及輔導團的用心指導,在執行計畫時,遇到問題都能夠隨時獲得協助幫忙,讓他們在推行社區林業計畫更具信心。
社區聯絡人/電話:廖真真/0906-5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