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過著長達22年軍旅生涯的林泳浤,退伍後回到家鄉南安部落,起初對於農業並沒有很大的熱忱,由於務農後才了解到整個臺灣農業系統的困境。他沉重地說:「那時候才明白原來農業是替國家做苦力,是沒有對等的金錢收入,是個會負債的行業」。他認為農業受限在舊有農會系統結構中,是需要被改革的。
其實母親對於他堅持採用有機及友善耕作,原本也是抱持著很不諒解的心態!林泳浤提到,那時候很多人都會去跟我的母親說:「你兒子種那什麼東西?是在種草,還是在種田?」,說到這,林泳浤的情緒就不禁湧上心頭,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又接著說:「那時候可以感受到媽媽…每次講到這裡,我就很想哭…」透過好幾年的努力嘗試,加上農友們的支持,也成功翻轉了整個南安農業系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母親的肯定。
會採用有機及友善農法耕作,是受到「銀川有機米」來南安部落推廣食農教育,以及加上伯父的鼓勵協助下,才開始認真的投入。而農場會兼養大閘蟹,是因為過去大閘蟹大多從中國進口,由於發生衛生檢疫問題,一度被禁止進口到臺灣。當時覺得自已轉型從事有機及友善耕作,如果可以結合此理念來養殖發展大閘蟹,將會是個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