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豐鄉鹽寮社區面海倚山,不僅具有豐富自然資源,還擁著太平洋壯麗海景。早期鹽寮的行政區是歸屬於水璉村,為水璉村鹽寮坑,於民國53年才正式成為鹽寮村。

鹽寮村有個跳浪的故事,由於民國57年前並沒有花蓮大橋,居民從市區步行沙灘回村落,一旦遇到海浪襲來就得跳起來,因此就叫作-跳浪。而曾經有一對情侶被浪打走,居民認為情侶化身為海豚,而海豚也成為鹽寮村的精神地標。范光福提到記得過去在塑造社區入口意象海豚地標的艱辛,從堆疊磚頭開始到燒鐵、挖洞以及上漆等過程都是由社區一手包辦。

鹽寮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92年,而當時為創始會員之一的范光福,擔任常務監事,也從那時候開始范光福開始接觸社區營造事務。直到民國100年左右范光福擔任理事長一職,改變過去協會的運作方式,開始舉辦更多活動來凝聚居民、活絡社區。

范光福笑稱:「以前我們都叫作鹽寮國,因為一旦花蓮大橋封閉,我們就獨立了。」從事社區營造的這些年,讓他感嘆地說:「村子裡做社造的人真的很少,連號召個會員都很困難,在地人都窮得要死,交個五百塊都非常困難…因此我真的做得非常疲憊。」

之所以會參與社區林業計畫,那是在民國104年,經由米棧村許炎煌村長的引薦下,邀請他到林田山參與社區林業課程。在聽完課程後得知隔天即是林業計畫申請的最後一天,范光福印象深刻當天回家便徹夜趕寫計畫,隔天早上八點承辦人員便上山來協助我們修改計畫,以致讓他們有機會得以參加林業計畫,成為林業家族的一員。

也由於在參加社區林業計畫後,社區經常舉辦環境生態守護、環境教育、社區資源盤點,以及解說員訓練等相關課程,除培育出許多推行幹部、志工,也讓居民得以更加深入的認識自己的社區,以及重視環境保護議題。

目前社區林業計畫,以執行花蓮山(七七高地)保安林巡護任務與發展林下經濟為主,並規劃出環境教育與社區生態體驗路線,期望能打破大家對社區只侷限在發展民宿村的觀念,讓來鹽寮的遊客,除了住宿之外,還可以與社區有更深度的互動與體驗。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