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花東海岸線的豐濱鄉磯崎社區,主要是由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阿美族、布農族,以及少數外省第二代、客家人、閩南人等所組成的豐富多元且共融共生的海岸村莊。

從小在布農族高山部落長大的馬中原說到,以前自己對於部落並沒有太多深刻地感受,直到從軍多年回到部落,才清楚自己的部落族群跟海岸其他族群是不太一樣的。而海岸線的布農族人遷移史是從爺爺馬大山為了避難日本人開始,從中央山脈走到了海岸山脈來拓墾家園。

由於馬中原在外從軍的那幾年,每次回到部落都發現部落森林的樣貌漸漸地在改變,發現許多並不是高山部落的居民,卻申請部落土地,並將森林砍除改種植農作物。而相關的主管輔導單位,似乎也只著重在農作物的發展成效,並沒有去關心森林系統對於部落土地、環境生態脈絡的影響。而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馬中原開始醞釀思考自己可以為家鄉做些什麼,就這樣已在軍中默默地持續了13年的部落實踐。

而退伍後回到部落參與協會的過程,受到許多長輩支持,馬中原特別感謝東華大學洪清一教授,總是很鼓勵著他們這些年輕人。而串聯其他族人推動部落事務,逐漸打破各族群間的藩籬、凝聚共識。也在推動幾年後,馬中原發現要維繫部落基礎,應開展能夠支撐年輕人回鄉發展的產業開始。

因此馬中原嘗試發展經濟產業,當起了有機綠竹筍農夫,在這過程中學習友善農業知識、環境資源盤點以及族群脈絡的認識,並反思農業系統的經濟產業是否適合高山部落嗎?因為眼見農業發展在大環境裡已無法養活與自足,加上砍伐森林造成部落森林系統的破壞,並開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在結束農業沉寂的這一段時間裡,重新思考長輩所留下的這座森林其價值該如何展現,而馬中原的妻子(亞平)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也許部落體驗是一種可能。」因此開啟了東海岸唯一推行森林體驗的部落,不僅開闢了森林體驗的產業路徑,同時開創了部落裡天然森林的新價值。

馬中原也特別強調,這裡的森林體驗,並不是以國民旅遊為導向發展,而是從布農族在森林共融、共生中,探索出身體的察覺能力,去談布農族文化獵人的智慧。全部扎扎實實地來自這片土地,感受族群與土地所產生的文化脈絡關係,讓旅人們感受作為一位布農族人與森林的親密。

最後馬中原語帶感性地說,在此要特別感謝花蓮林區管理處的楊瑞芬處長,由於在她的引薦下,讓我們開始將森林體驗與林業計畫做串接,更加確立部落發展目標。在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時,也讓我們更有能力來捍衛傳統領域,並守護森林資源,使磯崎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模式有機會得以逐漸轉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