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卓溪鄉中正部落的林仁義,在家排行第二,因而大家都喜歡稱他為「二哥」。小學畢業後,就到外地當工廠學徒,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惦記著家裡年邁的長輩,所以就回到部落。但是要在部落生存並不容易,除了要幫忙家裡務農外,空閒時還要兼作些臨時工作,才有辦法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
林仁義有五個兄弟姊妹,兄長與他的大弟因長年嗜酒,導致身體狀況不佳,早在20年前便離開人世,而最小的弟弟到外地工作後也離開家了。他無奈地說著:「家裡的工作沒有人願意承擔,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在協助家裡的農務工作,現在家裡的人,還留在部落的也只剩他一個人了…」
轉作有機的契機是在南安部落種植有機稻的小妹-林瑞花,邀請他加入有機耕作的行列。他回想自己在做慣行耕作的過程中,時常過於刻意讓稻作不受影響地生長,在經歷數次施肥過度,導致一年兩期的稻作都沒有收成的慘況。轉作有機的過程中,他改以「自然」的心態去耕作,他說:「奇怪!我沒去管他們,他們反而都長得很漂亮!」





2016年正式參與濕地保育計畫,田區位於卓溪鄉中正部落山區灌溉水源源頭附近,因而也兼顧著水源守護任務,田區種植面積雖不大,由於保留著砌石梯田的美麗景觀,砌石縫隙也提供許多小生物,得以在此隱匿、駐足生活。
面臨部落人口外移,產業發展不利困境條件下,山區農地大都休耕或廢耕,居於感念到要改變他人,必須先有改變自己的作為做起。所以希望能由自己的帶頭推廣,來鼓勵青年返鄉,投入農地復耕,並以發展「友善耕作」,來恢復地力及生物多樣性之生態系運作。
近年為能開創出部落多元性的就業機會,來穩固部落整體社會結構,也嘗試以推行辦理部落生態體驗之旅,除以實際體驗濕地友善耕作,踏查體會先人石砌梯田的科學技術,並以採集運用田區周邊自然素材,來示範布農族在地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以讓參與者,可以深刻感受到「里山」-「人與自然環境融合發展」的境界與精神。
對於是否擔心家裡的田地未來沒有人承接耕種,林仁義面有難色的說到;當然是會希望啊!不過!還是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
主辦單位: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分享單位/農友:林仁義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