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光復鄉出生、長大的邱麗珠,結婚後20幾年的時間都待在桃園工作,直到民國95年退休後,才又回來花蓮,並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擔任導覽解說志工。

由於自己出身為農家子弟,從小跟隨著父母務農,所以退休後,心裡一直嚮往自己能當個快樂的農夫。而同為志工的彭鏡興,在得知她有這個夢想,便邀請她到農場幫忙。邱麗珠笑著說:「其實最主要,還是希望將來家裡長輩,如果沒辦法耕作時,她可以有能力去承接,而不是放任田地荒廢掉。」

總是帶著快樂笑容的邱麗珠,回想起小時候,自己老愛抱怨放假時同學都在玩耍,只有她還得到田裡幫忙工作,以前家裡種過西瓜、甘蔗、花生、地瓜以及稻米等作物。也幸好那時候有跟著做,所以現在,不論是在體力上的支撐,或是技能上的操作,都難不倒她,而且自己還能夠很快的就掌握住各種狀況。

「以前在田裡頭的生活,是最快樂、最舒坦的!」回想小時候田裡的週邊環境,還真的是非常原野,不想工作時,就可以直接躺在田裡休息,要不然就是去摸田螺、摸蜆,或是抓魚、抓泥鰍。而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如以往,甚至有許多人連土壤都不敢碰觸。

會參與林務局濕地保育計畫,是經由鄰田阿里媽媽的引薦,還有在賴萌宏與吳海音老師的說明邀請下,由於計畫精神,非常迎合其個人理念,同時她也正想將過去在農民學院所學習到的,藉由在田間的實務作業來獲得印證,並在彭老闆的水稻田裡執行此計畫。

邱麗珠還特別談到:「農業是臺灣的根本,如果耕種面積能好好經營,就不用擔憂糧食不足的問題。而且臺灣東部與西部環境因素差異非常大,若能夠把花東這一塊乾淨的土地養護好,不但產能提升,更有高品質的產品可以提供給大家。」

在採用友善耕作農法後,讓她更加確定,友善的對待環境、生態與土地,自然界的回饋,會慢慢呈現甚至超乎人類追求的格局與豐美的結果。現在自己除了專心務農,也會積極參與一些相關研習課程來增能。最後她想說的是:「自己繞了一大圈,才發現小時候的日子是最自在、最單純的,而踏實的農務生活,才是她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主辦單位: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分享單位/農友:邱麗珠農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