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源舊稱拔仔庄,客家人稱為鈸子,最早為原住民阿美族聚落,清代由於客家、閩南移民大量湧入,讓富源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多元的族群文化。鍾瑞騰教官提到民國84、85那年,他與林興華、鍾兆倩、陳忠榮、張振業、蔡志松等一群年輕人紛紛回到了富源,起初因為住得相近,時常在夜晚一群人聚在一起泡茶聊天,漸漸的談到許多社區過往記憶與社區未來想像,接著就成立文史工作室,開始蒐集調查富源的歷史文化,更發行了蝴蝶谷學區報刊物。
鍾瑞騰教官接著說:之後我們也陸續加入社區發展協會,推行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事務,憑藉著對於土地的情感,追尋土地共同的記憶,舉辦相關活動凝聚共識。並也發現社區的信仰中心保安宮,每到城隍爺生日時,都會有鼓陣遶境的習俗文化,隨著時代的演變,鼓藝也面臨失傳危機,我們想要重振鼓藝把鼓聲給找回來,因而也就誕生了鼓王爭霸戰,成為國內客庄12大節慶活動之一。






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應該從抓蝴蝶說起,抓蝴蝶是富源社區小孩共同生活的記憶,因為當年社區有商人專門收購蝴蝶,外銷到日本做為貼畫素材。鍾教官笑著說:「那時候想說好像以前蝴蝶抓太多了,猶如贖罪般的心理,所以就想說,那我們要把蝴蝶找回來。所以我們一開始就以蝴蝶復育,作為林業計畫主題,日後由於發現有許多遊客來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賞螢,常會做出對螢火蟲不友善的舉動,因而我們也就成立了護螢隊,來保護富源的自然生態環境。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我們不僅是將蝴蝶找回來了,也建立起居民對於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的重視。」
由於富源社區具有特色人文與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這幾年亦積極以「里山」,來作為社區整體營造方向,並以培育「森林療癒」、「客家藍染」推行、研發人才,期望能透過社區林業第二階計畫,結合運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與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資源,並與周邊社區建立起合作機制,來共同推行發展社區生態小旅遊。
社區聯絡人/電話:鍾瑞騰 / 0935-4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