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村位處在花東縱谷南端的富里鄉,有螺仔溪貫流,又因水田中大量繁殖田螺,因而最早被稱為螺仔坑。羅山曾經是臺灣重要的斗笠產地之一,編斗笠為家家戶戶都會的技藝。在歷經當地任期最久的老村長努力耕耘下,以及陸續受到各單位的關注,許多公部門資源的挹注下,規劃成為有機農業示範村。
而當時社區也成立了體驗農家,體驗火山泥豆腐DIY、編製斗笠等在地文化體驗。而為了讓遊客不是體驗完便離去,於是將家裡空的房間整理,幾乎每一戶人家都能有二至三間房間供遊客住宿。但隨著國內農村旅遊越來越多選擇、社區慢慢地沉寂下來,也開始思考羅山未來的走向。
林益誠為現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從小在羅山長大,長年在外從事機械維修工作,隨著家裡父母年邁以及市場發展受限,決定回鄉承接家業。起初只是偶爾參與社區活動,接任理事長後,認識了臺北藝術大學研究生,透過青年返鄉計畫蹲點羅山,計畫結束後因為喜歡上羅山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留在社區寫計畫為羅山籌備了屬於羅山的節日「羅山生活節」,雖然活動因颱風未能如期舉行,但一個不是羅山本地人,在蹲點過程中產生了對羅山的喜愛,其努力付出的過程,深深地感動了林益誠。




在擔任理事長的過程中,讓他堅信一個人再有能力,還是需要一群人協力才能完成,很欣慰的是這幾年陸續有許多年輕人,被羅山的生活環境所吸引移居至此,為社區注入更多活力。為了凝聚社區居民舉辦了一戶一菜活動,促進社區居民交流。社區也成立羅山小學堂,作為協助輔導社區孩童的場所,以陪伴孩子為最大目標。
林益誠提到社區會參與林業計畫,有兩大原因,其一為林業計畫可持續性去經營發展,其二為林業計畫內容與社區下階段發展目標「羅山成里山」理念是相符的。因此透過林業計畫整理社區林間古道,並疏伐、盤點社區竹林,讓竹資源以不同的姿態,創造兼顧生態永續的產業鏈,帶動羅山朝向里山邁進。
社區聯絡人 / 電話:林益誠/ 0910-39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