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95年
1895年滿清時代,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也因此展開長達五十餘年的統治時代。 當時,臺灣西部已開發多年,臺灣居民佔了大多數,日本人想要進行日化工作較不容易,但為了紓解日本本島的人口壓力,選擇臺灣作為熱帶殖民試驗基地,並在農業移民同化、國防演練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下,「花蓮」一個有待開發的處女地,就成了臺灣總督府啟動官營移民政策下的示範地。吉野(今吉安鄉)、豐田(今壽豐鄉)與林田(今鳳林鎮北林里)先後成為日本移民村。

豐田移民指導所

豐田小學校

豐田圳分水堰及餘水吐
1911年
原先的豐田是一片荒蕪之地,明治四十三年日本人選定在這片原野開村,明治四十四年(1911)設立豐田移民指導所,大正元年(1912)豐田村正要為移民村建設作準備時,遇上大颱風,且因為材料、人力不足,使建設進度落後,直至大正二年正式建立豐田移民村,分為森本(今豐裡村)、大平(今豐坪村)、及山下(今豐山村)三部落,另中里(與森本合併為豐裡村)則是移民村之機關、學校與員工之居住區。大正六年(1917年),神社、移民指導所、醫療所、小學、派出所及佈教所等設施先後完成,日人住戶遷入180戶,人口912人,移民村整體結構趨完整。

警察局

豐田神社

豐田村醫療所
移民村興建初期,採用西洋規劃的方式,再加上治安狀況的考量設計了住宅集中、農地分佈外圍的棋盤式村落,而總督府為了節省經費,除了神社、佈教所與小學校是瓦頂木造的建築外,其他皆是白石灰牆與茅草頂之房舍,而歷經多次颱風吹襲與昭和時期的改建,遂變成今日在豐田村所建之日式建築,屋頂覆著日本厚瓦,桁架及天花板均為檜木材質,屋身室內則是以竹編泥牆,外抹石灰,室外用以魚鱗木板方式構築。

1917年
大正六年(1917)豐田村分配的土地已經全部開墾完畢,種植作物早期以甘蔗為主,次為水稻,兩者佔全部農產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為了提升經濟效益,亦引進菸葉種植,整體農業發展,逐步邁入正軌發展。然而時年七、八月東部發生兩次颱風,讓移民村損失慘重,耕地流失、作物受損,公共設施毀壞、住宅傾倒,村民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情境下,著實打碎了日本人在台灣的殖民美夢,而颱風過後緊接而來的傳染病,幾乎讓所有的人均感染得病,死亡、病傷的籠罩,讓移民者徹底失去了信心。隔年(大正七年,1918)三月,在完成知亞干溪(壽豐溪)堤防的興建,以及開設「豐田圳」後,臺灣總督府遂廢止移民指導規則與官營移民,正式宣告停止再讓日本人民移居至這塊土地,只提供經費維持移民村的營運,不再對外招募移民。
日本官營移民政策自大正六年(1917)宣告停止後,因為耕種需要人力,而豐田村移民人數有限,每戶移民分配的土地都在三甲以上,需要大量的勞力從事開墾,早期開設移民村的宗旨,希望日本移民自給自足,所以日本移民子弟從小學畢業,就直接投入農事上,無法繼續升學,但是即使是全家都出動耕作,人力仍然不足,昭和年間,日本戰事不斷,移民子弟回日本本國當兵,農地的墾殖受到極大的影響。

日本時代菸樓
二戰期間攝.jpg?fit=349%2C233&ssl=1)
昭和17年(1942年)
二戰期間攝
豐田村森本部落.jpg?fit=349%2C233&ssl=1)
大正二年(1913年)
攝於豐田村森本部落
1945年
當時臺灣西部居民,亦同樣蒙受天災之禍,生活困苦,耕種土地取得不易,許多人萌生了向外發展的念頭,有些人聽了之前移民至東部親友的建議,知道東部有工作機會,遂於昭和年間,來自新竹、苗栗的客籍移民和部份從西北部遷移來的閩籍移民陸續抵達東部謀生,初到花蓮做零工,輾轉搬至豐田移民村為日本人工作以求謀生,但也僅能在河床地蓋草屋作為暫時棲身之處,等候日本人的召喚而工作。後來因政策開放,漢人向日本人租用農地成為佃農耕種。日人刻意的隔離居住區域,不讓漢人進入移民村居住,多數臺灣本島移民只得選擇豐坪村沿花蓮溪河岸構築簡陋屋宅為棲身之所,名曰「新庄仔」,也就是目前豐坪村的第五鄰,由於河床地貧瘠不易農墾,所以當時漢人移民,多受僱於日人為佃農。直至昭和20年(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接收移民村,日本移民全數被遣送回國(1946年),結束了他們在臺灣三十多年的移民生活。
日本人走了,但是這些建設並不能帶走,他們只能帶走他們曾在這裡的回憶;而漢人在取得土地後,開始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最先開始的是住宅問題。由於戰後經濟並不富裕,臺灣百姓直接接收了日本人的家屋,日本人居住的房子與臺灣百姓的習慣不同,因為日本人著重整齊統一的街道,房子方向也有一定的規律,漢人住進後,將西北座向改為東南座向。還有其他的文化差異,例如;室內不脫鞋的習慣,使得部分抬高的床板被拆除,還有因飲食習慣的不同,而將廚房加大等。而另一種適應模式,則是認為日式樑柱特別牢靠,因此直接延用日式樑柱結構,搭蓋起屬於自己喜愛的家屋。

二戰結束後

舊花蓮港廳豐田小學校更名為豐裡國民學校之第一屆畢業生

豐裡村徐家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