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國文庫故事平台
很高興的告訴大家,許多朋友們都在問我們哪裡可以看得到長輩的作品,或者一些老照片的故事,現在大家都可以到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為我們架設的網站中逐一看見。 相關的著作授權也進行了CC創用,大家有興趣,不妨到網站上看看。除了點留言處的網址外,也可以從協會的官網中連結進去
0 Comments
2022-03-19
豊田會這個名字,許多豐田人或許從小聽到大很多次,在村中的大廟也曾看過他們的名字,芳名錄上也不曾少過他們的姓名。這個組織,是當時候豐田的日本灣生回國後成立,之後台灣也成立了台灣的豊田會。兩個組織常有交流、聯繫,甚至在豐田戰後建設的過程中,遭遇風災、水災、震災,曾居住在豐田的這群人們,都有過捐款回到故土。
我出生在彰化永靖鄉,5歲時父親就離世。大約10歲時,家人要我自己一人到東部跟叔輩生活做長工,而我才到東部不久,在家鄉的母親也過世了。我這麼小就開始寄人籬下做長工,當時只是換吃住,也沒有錢可領。一直做到18歲,再轉去另一個長輩家做工,每月我才可以領300元。當時一包煙2塊半,一碗麵,2塊半,一張電影票也是2塊半,還好我不煙不酒不看電影就省下一點錢了。
我叫范石妹,1938年(昭和13年),在花蓮港廳鳳林郡(今鳳林鎮)出生。我是家裡女生最大的,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四個妹妹。 在日本戰敗之前,我有一個好朋友,就住在我們家的隔壁,她叫做たまちゃん(或譯「小玉」)。她們家其實是我爸爸、我爺爺、我叔叔的頭家。那時我們住在今日的鳳信里,就在鳳林國中後面。她們家有幾棟菸樓,就在林田移民村裡頭,我的爺爺與父親協助他們種菸葉、烘菸葉,直到他們離開台灣之前。
許坤土,大正5年(1916)生,昭和19年(1944)與妻子在空襲中成婚。日本戰敗以後,兩人互相扶持照顧,並一起從國小補校讀到國中。許坤土因為在補校認真好學,被推舉為班長,村子的長輩們也都稱他許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