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花蓮縣文化局社區行動方案徵選開跑啦!

109年社區行動徵選正式開始啦!有別於以往,今年度的社區行動方案更強調新住民、青年、居民,以及在台合法居住人,只要計畫實踐地點位於花蓮,皆歡迎大家來申請。

過往許多人申請政府計畫,不僅害怕過程中遇到許多變數,使得計畫失敗,讓初學者卻步不前。但是今年度花蓮縣文化局以鼓勵「學習」取代「計畫成效」,只要學習計畫通過審核,每案提供最高5萬元之經費,後續不論你的計劃是否完成與否,成功或失敗,只要針對各項工作狀況完成情形、團隊內部組成、執行經驗等,提出心得報告與相關經驗的檢討分析;探討計畫成功與不如預期的原因,都可以作為計畫成果報告哦!

花蓮縣文化局也為了許多初學地方實踐的工作者們,聘請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擔任輔導團,大家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計畫不會寫、不知道如何執行、地方的資源在哪裡……等的種種問題,都可以直接向輔導團尋求協助!

計畫說明

計畫宗旨:

本計畫旨在培育新世代地方工作者,以花蓮在地青年、新住民、原住民、高中生、大專生或相關議題社群等為對象;藉由實踐行動,如田野踏查、街區營造、共創品牌、社區藝文、議提倡議、工藝串聯、創新行動等不同方式,挖掘地方知識、連結當代議題,提升地方工作信心、補足地方知識、認識地方脈絡,以及建立地方工作之經驗。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文化部
  •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花蓮縣文化局
  •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本計畫最大目的,在於培育社區營造的「未來實踐者」,期望參與本計畫者,得藉本計畫的執行,達成以下四大目標:

  1. 實踐信心:建立有意地方實踐、議提倡議、社區工作者的實踐信心。
  2. 地方知識:鼓勵從方案中藉由訪調、閱讀、討論等方式,補足地方性工作的先備知識。
  3. 地方脈絡:從實踐方案中創造地方青年團隊與串聯多元社團。
  4. 經驗建立:以「實習」角度出發,為將來社區營造工作培養能直接投入地方工作之工作者。

惟工作與實踐內容,以及相關成效不受任何限制,但須在計畫成果中,針對各項工作完成與否、團隊內部狀況、執行經驗等,提出心得報告與相關經驗檢討分析。

補助對象與期程

對象:

居住於花蓮之自然人與合法居住人、非正式立案團隊(非屬社區發展協會、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基金會、商號、工作室或其他立案組織團體)。

期程:

計畫核定日起至109年9月30日止,須於計畫結束後一週內繳交成果報告書。

申請期限:

自公告日起至109年5月15日。實體信件以郵戳為憑,電子信件於5月15日17:00截止收件。

提案資料:

  1. 提案計畫書紙本1式3份或電子檔1份(提案表格詳如附件)。
  2. 上述資料須採A4直式橫書,左側裝訂。

送件方式:

以下送件方式擇一進行,若以電子檔案寄送,電子檔案僅接受Microsoft Word(.doc)、OpenDocument(.odt)、Adobe Acrobat Reader(.pdf)格式。

  1. 紙本檔案以掛號或親送至「97448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中興街37號 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收(03-8650338)」,信封註明「109年社區行動方案計畫申請書」,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2. 電子檔案請寄送至:e7968@yahoo.com.tw,標題註明「申請109年社區行動方案─〇〇〇(申請團隊或申請人名字),109年5月15日17:00截止收件。

補助簡章

過往案例

107年社區行動方案:嘻哈文化研習

過往在花蓮成長的經驗下,發現到青年流行文化在花蓮的發展能量並不充沛。直到我們在外地讀書後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文化資訊與外地是相差非常多。雖然花蓮在地有許多優秀、有潛力的表演者及創作者,但是往往都缺少了一些專業的人才來指導他們精進自己的技術以及包裝自己。因此,我們期望透過一系列計畫,以青年文化、次文化等不同的類型推廣,引起本地青少年的興趣,並留在花蓮持續創作與精進自己;與花蓮在地特色結合創造出花蓮特有的在地聲音,並讓大家聽見花蓮的聲音。

 計畫工項:

  1. 嘻哈歷史與文化課程
  2. DJ課程與教學、表演
  3. 饒舌課程與教學、表演
  4. 編曲與SAMPLE課程

108年社區行動方案:種回山林.我的家

海邊的孩子不親水,山邊的孩子不懂山,聽起來有點奇怪,卻是生活中的常態。這個小小的企劃起源於看見人與土地文化之間的斷裂,期待從帶領孩子手摸植物腳踏土地,重拾生命與自然的連結,文化就在其中被溫習。希望可以用計畫經費支付講師與部落老人家在部落的土地上進行農事課程,樸門概念地的創新農事作法和部落老人家最生活化經驗傳承,一起實作的部落的土地上。有專業老師協助、有老人家支持、有工具與時間有土地,提供孩子們低門檻的親近土地機會。

 計畫工項:

  1. 農事實作課程13堂
  2. 讓孩子認識植物與自然生態
  3. 學會基本的水文、土壤特性與地形觀察
  4. 從農事工作中,與地方的耆老共同學習傳承文化。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